关键词
人物库 南北朝
罗伊利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代人鲜卑族。
罗敦子。
文成帝时内行长。
领御食、羽猎诸曹事,沉密小心。
后出为兖州刺史
在州数年,边民归之五千余户。
孝文帝时,击柔然,不及而返。
司农卿光禄大夫
卒谥静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明山宾南梁 443 — 5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3—527 【介绍】: 南朝梁平原鬲人字孝若
明僧绍子。
七岁即能言名理,十三岁博览经传。
南朝齐奉朝请起家。
,历仕中书侍郎国子博士太子率更令中庶子
出为北兖州刺史,迁散骑常侍
东宫新置学士山宾入选。
又以本官兼国子祭酒
性笃实,家不富裕,在州因所部灾荒出仓米赡人,有所追责,籍其宅入官而山宾默不申诉。
卒后,昭明太子为举哀,谥质
有《吉礼仪注》、《礼仪》、《孝经丧礼服义》等。
全梁文·卷五十八
山宾字孝若平原鬲人
齐徵士僧绍子,仕为州从事史、奉朝请始安王遥光抚军行参军广阳
梁台建,历相府田曹参军尚书驾部郎,迁治书侍御史右军记室参军天监初选为五经博士,迁北中郎咨议参军中书侍郎国子博士太子率更令中庶子,出为持节征远将军北兖州剌史。
普通中,历太子右卫率、给事中御史中丞黄门侍郎司农卿散骑常侍,领青冀二州大中正宫博士国子祭酒,假节行北兖州事,大通元年卒,年八十五,赠侍中信威将军谥曰质子
有《吉礼仪注》二百六卷,录一卷,《礼仪》二十卷,《孝经丧礼服义》十五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智藏南梁 458 — 5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8—522 【介绍】: 南朝梁时僧。
吴郡人俗姓顾本名净藏
年十六,代宋明帝出家。
讲说经论,博采众说,时辈莫及。
梁武帝甚器重之住钟山开善寺
后帝见僧行败坏,欲自任白衣僧正以匡正之,集众咨议独言其不可,事乃寝。
尤精《成实论》,所著《成实论义疏》为当时有影响之作。
僧旻法云并称梁代大法师
全梁文·卷七十四
智藏本名净藏吴人天监末钟山开善寺
释智藏
姓顾氏
本名净藏
吴郡吴人
吴少傅曜之八世也。
高祖彭司农卿
曾祖淳钱唐
祖瑶之员外郎
父映奉朝请
早亡其母尝梦。
出绕吴城一匝。
密云四布而天中开朗。
众星坠地取而吞之。
因而有娠焉。
及生藏也。
少而聪敏。
常怀退让。
果食衣服爰及威仪皆新华。
先让而处下末。
由此击誉乡闾敬而尚重。
年十六代宋明帝出家。
以泰初六年敕住兴皇寺。
事师上定林寺僧远僧祐天安寺弘宗。
此诸名德传如前述。
禀依训范敬义弘隆。
尝遇师疾甚不食多日。
亦从之。
待师进饮还进饮。
乃至平复方从师好。
自是戒德坚明学业通奥。
众所知识超于夷等。
当时柔次二公玄宗盖世。
初从受学。
挹酌经论统辩精理。
及其开关延敌。
莫能涉其津者。
洞晓若神微言每吐。
预有比踪罔不折伏。
于是二僧叹揖。
自以弗及之也。
齐太尉文宪王公
深怀钦悦爰请安居。
常叹相知之晚。
太宰文宣王
建立正典绍隆释教。
将讲净名选穷上首。
乃招集精解二十馀僧。
探授符策乃得于
年腊最小独居末坐。
敷述义理罔或抗衡。
道俗翕然弥崇高誉。
先是会稽慎法师
志欲宣通妙法。
乃请文宣方求讲匠。
称普闻允当佥属。
遂流连会稽多历年祀伏膺鼓箧寔系有徒。
但以律部未精重游京辇。
信同瓶喻有似灯传。
俄而十诵明了诸部薄究。
未还吴郡道流生地。
学人裹粮随之不少。
永元二年重游禹穴
居法华山结众弘业
及齐德将谢。
王室大骚。
天地既闭经籍道废。
遂翻然高举。
欲终焉禹穴
逮有梁革命。
大弘正法。
皇华继至。
方游京辇。
天子下礼承修。
荣贵莫不竦敬。
圣僧宝志迁神。
窀穸于钟阜
于墓前建塔。
寺名开善
居之。
未受具戒。
于定林上寺。
遂推令居前。
垂示崇敬之迹。
识知德望有归告之先见矣。
梁武崇信释门。
宫阙恣其游践。
主者以负扆南面域中一人。
议以御坐之法唯天子所升。
沙门一不沾预。
闻之勃然厉色。
即入金门上正殿踞法座抗声曰。
贫道昔为吴中顾郎。
尚不惭御榻。
况复乃祖定光。
金轮释子也。
檀越若杀贫道即杀。
不虑无受生之处。
若付在尚方。
狱中不妨行道。
即拂衣而起。
遂罢敕任从前法。
斯跨略天子高岸释门。
皆此类也。
有野姥者。
工相人也。
为记吉凶百不失一。
曰。
法师聪辩盖世天下流名。
但恨年命不长。
可至三十一矣。
时年二十有九。
闻斯促报讲解顿息。
竭精修道发大誓愿足不出门。
遂探经藏得金刚般若。
受持读诵毕命奉之。
至所危暮年香汤洗浴净室诵经以待死至。
俄而闻空中声曰。
善男子。
汝往年三十一者。
是报尽期。
由般若经力得倍寿矣。
后出山试过前相者。
乃大惊起曰。
何因尚在世也。
前见短寿之相。
今了一无。
沙门诚不可相矣。
问。
今得至几。
答云。
色相骨法年六十馀。
曰。
五十为命。
已不为夭。
况复过也。
乃以由缘告之。
相者欣服。
竟以毕年辞世。
终如相言。
于是江左道俗。
竞诵此经。
多有徵应。
乃至于今日有光大。
感通屡结。
梁大同中
敬重三宝利动昏心。
浇波之俦。
肆情下达。
僧正宪网无施于过门。
欲自御僧官维任法侣。
主书遍令许者署名。
于时盛哲无敢抗者。
匿然投笔。
后以疏闻
以笔横轹之告曰。
佛法大海非俗人所知。
览之不以介意。
斯亦拒怀略万乘季代一人。
意弥盛。
事将施行于世。
后未同。
而敕已先被。
晚于华光殿设会。
僧大集。
后藏方至。
曰。
比见僧尼多未诵习。
白衣僧正不解科条。
俗法治之伤于过重。
弟子暇日欲自为白衣僧正亦依律立法。
此虽是法师之事。
然佛亦复付嘱国王。
向来与诸僧共论。
咸言不异。
法师意旨如何。
曰。
陛下欲自临僧事。
实光显正法。
但僧尼多不如律。
所愿垂慈矜恕此事为后。
曰。
弟子此意岂欲苦众僧耶。
正谓俗愚过重。
自可依律定之。
法师乃令矜恕。
此意何在。
答曰。
陛下诚欲降重从轻。
但末代众僧难皆如律。
故敢乞矜恕。
曰。
请问诸僧犯罪。
佛法应治之不。
答曰。
窃以佛理深远教有出没。
意谓亦治不治。
曰。
惟见付嘱国王治之。
何处有不治之说。
答曰。
调达亲是其事。
如来置之不治。
曰。
法师意谓。
调达何人。
答曰。
调达乃诚不可测。
夫示迹正欲显教。
若不可不治。
圣人何容示此。
若一向治之。
则众僧不立。
一向不治亦复不立。
动容追停前敕。
诸僧震惧相率启请。
曰。
藏法师是大丈夫心。
谓是则道是。
言非则道非。
致词宏大。
不以形命相累。
诸法师非大丈夫。
意实不同言则不异。
弟子向与藏法师硕诤。
诸法师默然无见助者。
岂非意在不同耳。
事遂获寝。
出告诸徒属曰。
国王欲以佛法为己任。
乃是大士用心。
然衣冠一家子弟十数。
未必称意。
况复众僧。
五方混杂未易辩明。
正须去其甚泰耳。
且如来戒律布在世间。
若能遵用足相纲理。
僧正非但无益为损弘多。
常欲劝令罢之。
岂容赞成此事。
或曰。
理极如此。
当万乘之怒何能夷然。
笑曰。
此实可畏。
但吾年老。
纵复旨附会。
终不长生。
然死本所不惜。
故安之耳。
法云谓众曰。
于义理之中未能相谢。
一日之事真可愧服不久敕于彭城寺讲成实。
听侣千馀。
皆一时翘秀。
学观荣之。
又敕于慧轮殿讲波若经。
别敕大德三十人预座。
开释发趣各有清拔皆著私记拟后传习。
天监末年春舍身忏。
招集道俗。
并自讲金刚般若以为极悔。
惟留衣钵。
馀者倾尽一无遗馀。
陈郡谢几卿
指挂衣戏曰。
犹留此物尚有意耶。
曰。
身犹未灭意何由尽。
而尚怀靖处托意山林。
还居开善因不履世。
时或敕会。
乃上启辞曰。
夙昔顾省心惑不调。
欲依佛一语于空闲自制。
而从缘流二十馀载。
在乎少壮故可推斥。
今既老病身心俱减。
若复退一毫。
便不堪自课。
故愿言静处少自营卫。
非敢傲世求名。
非欲从闲自诞。
是常人近情。
惧前径之已迫耳。
手敕喻曰。
求空自闲依空入慧。
高蹈养神实是胜乐。
不违三乘。
亦以随喜。
惟别之际能无怅然。
岐路赠言古人所重。
犹劝法师
行无碍心。
大悲为首方便利益。
随时用舍不宜顿杜。
以隔碍心行菩萨道无有是处。
敕往反频。
仍久之然持操不改。
将受菩萨戒敕僧正牒老宿德望。
时超正略牒法深慧约智藏三人。
意在于智者。
仍取之矣。
皇太子尤相敬接。
将致北面之礼。
肃恭虔往。
朱轮徐动鸣笳启路。
降尊下礼就而谒之。
从遵戒范永为师傅。
又请于寺讲涅槃。
亲临幄坐爰命咨质。
朝贤时彦道俗盈堂。
法筵之盛未之前闻。
又于北阁更延谈论。
皆叹曰。
陪预胜席未曾有也。
任吹虚舟真行平等。
毁誉不动荣利未干。
宴坐空闲毅然山立。
虽神宇凝隔风韵清高。
其应物也汲汲然如有不足。
可谓望俨即温。
君子之变者矣。
自现处岩岫晦形人世。
又于寺外山曲别立头陀之舍六所。
并是茅茨容膝而已。
皇太子闻而游览。
各赋诗而返。
其后章
非曰乐逸游。
意欲识箕颍。
结心世表。
常行忏悔。
每于六时翘仰灵相。
理味深玄浅思斟酌自抱疑碍。
恐乖圣意多僻。
因而恳恻词泪俱发。
尝宿灵曜寺。
夜行暂用心。
见有金光照曜。
一室洞明。
人问其故。
答曰。
此中奇妙未可得言。
是旦遘疾至于渐。
储君中使相望。
四部白黑日夜参候。
敕为建齐手制愿文。
并继以医药。
而天子不整。
唯增不降。
临终词色详正。
遗言唯在弘法。
普通三年九月十日卒于寺房。
春秋六十有五。
敕葬独龙之山。
赴送盈道同为建碑。
坟所寺内各一。
安太守萧机制文。
湘东王绎制铭。
太子中庶子陈郡殷钧为立墓志。
常梦见金粟如来入室共谈执二麈尾。
其一宝装。
其一者素。
留素者与
徵士庐江何胤
吴郡虎丘
遇一神僧。
捉一函书云。
有人来寄语顷失之。
及开函视全不识其文词。
后访
是大庄严论中间两纸也。
时人咸谓藏之所致。
彭城刘混之罪当从戮。
时处后堂。
述四等义。
外奏闻之。
曰。
今为国事不得道四等义如何。
曰。
言行乘机也。
发而不中。
失在何人。
四等之举义非徒设。
遂舍而不问。
竟以获免。
刘氏终亦不委斯由。
其潜济益被率多如此。
凡讲小品涅槃般若法华十地金光明成实百论阿毗昙心等。
各著义疏行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江革南梁 ? — 5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5 【介绍】: 南朝梁济阳考城人字休映
初仕,为奉朝请
江祏所重,参掌机务。
,迁御史中丞,奏弹不避权贵。
豫章王萧综彭城,城陷,为魏所俘,临危不屈,寻放还。
官至南北兖两州大中正
刚直廉洁,为权势所嫉。
卒谥强子
有文集。
全梁文·卷五十
字休映济阳考城人齐永明初国子生,举高第,历司徒竟陵王西邸学士,举南徐州秀才,除奉朝请
东昏即位,为仆射江府丞,除尚书驾部郎
武帝建康,令掌书记
天监初,出为建安王伟镇北记室参军,带中庐,随府迁丹阳尹记室,领五官掾,除通直散骑常侍,历秣陵建康,入为中书舍人尚书左丞司农卿,复出为晋安王云麾长史寻阳太守,行江州事,徙庐陵王仁威长史,迁御史中丞,除少府卿。
普通中,出为豫章王综镇北长史广陵太守,随府移镇彭城,城陷,为魏所擒,寻遣还,除临川王太尉长史,复为少府卿,出除武陵王纪中郎长史会稽郡,行府州事,徵都官尚书,寻监吴郡,复除武陵王中郎长史寻阳太守,入为度支尚书,除光禄大夫,领步兵校尉、南北兖二州大中正大同元年卒,谥曰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玄明南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临淮人
有吏能,历山阴建康
为政清廉。
治绩大著
傅翙代其任,问之,玄明曰:“作县令唯日食一升饭而莫饮酒。
”终于司农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傅岐南梁 ? — 5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9 【介绍】: 南朝梁北地灵州人字景平
傅翙子。
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兼尚书金部郎
始新,有治绩,去县之日,民无老小,皆出境拜送。
梁武帝大同中,与魏和亲,命接待来使。
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
萧渊明兵败陷,魏遣使欲通好。
识破魏计,欲令魏叛将侯景自疑,当以渊明,以为不可许。
廷议不从。
已而果有侯景之乱。
宫城失守,带疾出围,卒。
全梁文·卷六十三
字景平北地灵州人
南郡内史傅琰孙。
天监中为国子明经生,除南康王常侍,迁行参军尚书金部郎,除如新令。
入为廷尉正兼中书通事舍人,迁宁远岳阳王记室参军,除建康,复为舍人迁安西中记室镇南咨议参军
太清初迁太仆司农卿三年迁中领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于谨北周 493 — 5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3—568 【介绍】: 北周河南洛阳人字思敬小名巨弥
有识略,好《孙子》,解诸国语言。
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引为长流参军
镇压破六汗拔陵、鲜于脩礼等。
孝庄帝时,又随元天穆尔朱天光镇压葛荣万俟丑奴
宇文泰平凉,献谋移都关右,为魏孝武帝西迁,专政作准备。
西魏时,从泰征战,多有智谋。
历迁柱国大将军、后军大都督雍州刺史
死,孝闵帝尚幼,宇文护虽受顾命,名位素下,不能服众。
久当权势,出为言,群公始服。
封燕国公,迁太傅
武帝保定三年,以为三老。
全后周文·卷五
字思敬小名巨弥河南洛阳人
魏仆射元纂辟为铠曹参军正光中广阳王元深引为长流参军,除积射将军
孝昌中,进都督宣威将军冗从仆射
孝庄帝即位,除镇远将军,转直寝,拜征虏将军封石城县伯
普泰初征北大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授大都督太昌中入关,贺拔岳表为卫将军咸阳郡,寻迁夏州防城大都督兼长史,征为关内大都督
孝武西迁,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北雍州刺史进封蓝田县公大统初骠骑大将军开府,以沙苑功进封常山郡公,寻拜大丞相长史大行台尚书,除大都督大将军恒州刺史,入为太子太师,拜尚书左仆射,领司农卿,寻镇潼关,加华州刺史,拜司空,进柱国大将军
恭帝即位,除雍州刺史,以平江陵功别封新野郡公,拜大司徒
孝闵受禅,进封燕国公,迁太傅大宗伯保定中为三老,天和二年雍州明年卒,赠雍州刺史谥曰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苏绰西魏 498 — 5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8—546 【介绍】: 西魏京兆武功人字令绰
善算术。
宇文泰召为行台郎中
周惠达称其有王佐之才,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
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
又为六条诏书:治身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
令地方官吏不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位。
尽其智能,襄助宇文泰
奉令依《周礼》改官制,未成,积劳成疾而卒。
全后魏文·卷五十五
字令绰武功人
魏侍中则九世孙。
文帝召为行台郎中,除著作佐郎,拜大行台左丞
文帝时宇文泰右光禄大夫,封美阳县,加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授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作,兼司农卿
大统十二年卒。
隋开皇初追封邳国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殷不害陈朝 505 — 5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5—589 【介绍】: 南朝陈陈郡长平人字长卿
少孤家贫,弟五人幼弱,事母养弟,以笃行称。
廷尉平,长于政事,饰以儒术。
梁元帝时中书郎,兼廷尉卿
西魏江陵,失母所在,行哭寻求,水浆不入口七日,始得母尸。
王裒庾信俱入长安
陈宣帝太建七年返陈,任司农卿,位至光禄大夫,加给事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穆子容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一作容
北魏代人
穆泰孙。
少好学,求天下书,逢即写录,得万余卷。
东魏孝静帝武定中汲郡太守
北齐代魏,卒于司农卿
全北齐文·卷六
子容字山行,代人,魏司空亮从子,历通直散骑常侍平东将军中书侍郎恒州大中正汲郡太守,齐受禅,入为司农少卿,卒于司农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沈炯陈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吴兴武康人字礼明,或作初明
沈瑀孙,沈续子。
少有文名。
,为尚书左户侍
侯景建康宋子仙欲委以书记,坚辞,几被杀。
后入王僧辩幕府,羽檄军书,皆出其手。
西魏荆州,被虏。
以母在南,上表陈情,获归淮南
陈武帝即位,加通直散骑常侍,预谋军国大政。
文帝又重其才,会寇乱,欲使因是立功,加明威将军,遣还乡里收合徒众,以疾卒于吴中,时年五十九。
谥恭子
全陈文·卷十四
字初明吴兴武康人
为王国常侍,迁尚书左民侍郎
出补,为侯景宋子仙所获,子仙败,归王僧辩封原乡县侯,除司徒从事中郎
元帝徵为给事黄门侍郎,领尚书左丞
江陵陷,入西魏,为仪同三司
绍泰中归国,除司农卿,迁御史中丞
陈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
文帝即位解中丞,加明威将军,遗归收兵吴中,卒赠侍中谥曰恭,有前集七卷,后集十三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暄陈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义兴国山人
陈昕少弟。
学无师受,文才俊逸。
嗜酒。
陈后主东宫,引为学士,及即位,迁通直散骑常侍
常入禁中陪侍游宴,谓为狎客
俳优自居,后主甚亲昵而轻侮之。
尝倒悬于梁,临之以刃,限以时刻,命使作赋。
后傲弄转甚,发悸而死。
全陈文·卷十六
义兴国山人梁仁威将军庆之幼子。
,入陈至司农卿,与江总孔范等十馀人为后主狎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